读书有感小记

信息来源:不详     作者:李宝华     时间:2018年09月10日




时隔数年,再读《许三观卖血记》,这次的感受是有一股无奈与苍凉从心底蹿出,慢慢浸透全身。每看完一页,都很想表达些什么,但却总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

这本书与我看过作者余华的《活着》和《兄弟》有异曲同工之处。余华以一种朴实无华、通俗易懂,又略带诙谐的语言,用一种悲悯的幽默冲淡残酷的故事,使小说避免感伤主义的格调,令人一唱三叹,回味无穷。
          读书有感小记

一旦拿起这本书,就感觉再也放不下了。书中每一个情节的雕琢,每一个人物形象的刻画,甚至每一句话的蕴意,都吸引着读者往下探寻。有时情溢纸上,忽然又没有勇气再读下去,心情无比忐忑,因为我总是害怕在下一个情景中主人公会突然离去,给我一个悲凉的结局,但当我合上书的那一刻,我松了一口气,无悲亦无欢。不高兴是因为主人公受到的磨难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,生活不易,人生曲折;不伤心是因为主人公历经艰难时没有缴械投降,而是以小人物的力量同厄运顽强抗争,在苦难中屹立不倒。

小说在开篇不久就写了许三观第一次卖血,但这一次卖血与之后因为生活的磨难而选择卖血不一样,他仅仅是因为老家的一种说法,不卖血的男人身体都不好,所以他卖了第一次血,得到了35块钱,也因此踏上了一条卖血求生存之路。他卖血,娶了“油条西施”许玉兰,不得不说这是一场有些糊涂的婚姻,因为之后许三观便发现了许玉兰的不贞,更让他受打击的是他知道了自己一直偏爱的大儿子一乐却并非亲生。他气急败坏,一反常态。

本以为他会因为欺骗,为了自己的面子,为了男人的尊严而就此对这两个人充满仇视,然而并没有。虽然他之后不再对妻子唯命是从,对一乐的态度也有所改变,甚至为了报复许玉兰,平息内心的波澜,他选择主动出轨。但当许玉兰在大革命中被批斗,冠上罪名,戴上“妓女”的帽子时,许三观竟为了她去卖血,还天天给她送饭,在饭下面给她放他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红烧肉,这是一种怎样的挚爱与宽容!至于一乐,通观全篇,他为了一乐卖了最多的血,因为他闯祸,他卖血;因为他的病,他卖血……这又向我们诠释了一种纯朴、超脱血缘的亲情,一种无法矫饰的父爱。

在许三观横跨半个世纪的人生轨迹中,他血卖竟有十一次之多。为了那个家,他卖血;为了能吃上饭,给家人改善伙食,他卖血;为了儿子的病,他卖血;为了儿子的未来,他卖血……无数次的卖血,卖得整个人像秋后野草,卖得几乎丧命,可他没有停止。谁能知道他在这其中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挣扎,有哪个男人愿意以如此无奈的方式维持生计?可是在命运面前,一个人的力量几乎微不足道。根龙死在卖血上,但这没能阻吓住他,为了战胜苦难,为了尝试调校命运的走向,他一次次卖血。他的一生阅尽沧桑,屡次横遭打击,惯看人生变故,他用一种向死而生的态度徒手抗争,步履蹒跚地走过荆棘载途的几十载春秋,悲凉地拥抱现实的真实与残酷。

许三观的一生被现实的残酷与苦难交织着,写满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助。面对种种不幸,弱小的他没有逆来顺受,没有怨天尤人,而是苦中作乐,生生不息,他用坚韧向我们诠释了生存的意义。

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,你尽可以把他消灭,但求生的意志是永远都不可能被磨灭的。许三观用他的卑微的一生诠释着这个朴素的道理。关上书,不禁感慨:人的生命何其渺小,但精神的火花又何其伟大!可是,倘若个体与命运交恶,昂扬与不屈的背后,必定将伴随着苍凉与悲壮,这一点谁又能否认呢?

至于对普遍厄运与黎民悲苦的拷问,作家从不屑于道破天机,那恐怕是时代的命题。

微信扫一扫